加速干部人才培养 助力央企持续发展

来源: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时间:2011-12-12

  中央企业干部队伍的素质、作风、能力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在科学的人才发展规划指引下,培育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讲团结奉献、有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识,敢于负责、善于管理的干部队伍,是中国化工集团公司长期坚持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是一家在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基础上联合重组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央企业,是我国基础化学品和制造业的行业旗舰,是世界500强企业。盘点中国化工实现国际一流企业目标的攻坚大战,我们不难发现,“人才”始终是中国化工发展逻辑中的关键词。

  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其竞争力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经济竞争力的水平。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在融入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国有企业走进国际舞台的同时,如何在跨国企业群雄并起的时代赢得中国企业应有的席位?国有企业通过什么途径保持持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所有中国国有企业不得不面临的重要课题。
  
                                                    千余名企业管理者走进中央党校
  
  企业主动委托各级党校培训干部并不鲜见。但是,十年不辍累计选送千余名各级管理者赴中央党校进行系统培训,并将培训活动常规化、制度化,着力培养企业管理者的理论素质、政治觉悟、理想信念、党性观念、世界眼光,完成打造学习型企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具体实践,这并不多见。中国化工和其成立前的企业——蓝星从2001年开始至今,就实施了这样一项特殊的、系统的企业干部队伍培育工程。

  蓝星21世纪初首开党校班。人力资本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第一要素。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此时已有16年发展历史的蓝星成功实现向化工新材料领域的业务转型,企业制定了新世纪的改革和发展战略,对干部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1年2月,在蓝星创始人、总经理任建新的提议下,党委通过了蓝星未来5年的干部培养计划,其中选调蓝星的中青年干部及后备干部赴中央党校分期分批进行短期培训成为计划的核心内容。

  2001年3月15日,蓝星系统69名中青年干部集聚北京,走进中央党校开始接受脱产培训。培训班课程设置70余门。蓝星在中央党校培养干部的“育人之旅”开启了第一页。

  蓝星在中央党校内开办的培训班共计6期,后又以聘请中央党校优秀教师授课,课程设置比照正式培训班的业余党校形式开办 2期培训班,授课地点在蓝星机关总部,共培养干部532名。到2006年,蓝星计划用5年时间委托中央党校对外培训机构将中青年干部和后备干部轮训一遍,打造德才兼备能适应国际化经营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基本实现。学者柯银斌在《北大商业评论》撰文评价蓝星的干部培养机制,称“经过在中央党校理论学习的这批干部,在蓝星集团以并购方式重组国内70多家企业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化工持续党校路径育人。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以蓝星总公司和昊华总公司为主组建成立了中国化工集团公司。蓝星公司的总经理任建新出任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任建新在蓝星党校班的基础上,提出了继续在中央党校培训高中级管理干部的思路。中国化工计划用数年时间分批对全系统中青年干部进行脱产集中培训。

  2008年3月,中国化工与当时的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现已更名为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学院)合作,举办“中国化工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课堂学习加企业调研为 4个半月。截至目前,中国化工已在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学院开办培训班8期,合计培养干部629名。

  “中央党校中国化工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是中国化工人才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学院的指导帮助下,中国化工党校班从培训内容、课程设计、学员选拔、学习效果测评方面较之之前蓝星举办的党校班都做了全面优化。

  从2001—2011年,中国化工和蓝星共同在中央党校开办培训班14期,培养企业中青年干部1161名。中国化工重要管理岗位负责人均在中央党校中国化工培训班接受过培训,旗下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率达到 95%。学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 85%。每期培训班学员平均年龄37—39岁,全部学员中75%充实到企业各级各类管理岗位。

  培训受中央党校及国资委高度重视。中国化工利用中央党校优秀教学资源开办培训班,也成为中央党校开展短期培训工作的有益实践,受到中央党校相关教育机构的重视。在连续 14期培训班的开、结业仪式上,中央党校有关部门的领导均到场致辞颁发证书,对各期学员提出了殷切期望,对办好培训班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每期培训班也都和中央党校常规班次一样,设立了班级管理机构,配备了班主任和联络员。

  原中央党校校委委员、教育长李兴山在蓝星班开班致辞时曾说:“蓝星与中央党校合作办班,体现蓝星领导的战略眼光和对学习的高度重视,是有远见、有魄力的表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未来的企业是学习型组织,加强学习、加强创新是全世界的共识,蓝星总公司在这方面给予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只要坚持下去,蓝星不仅会创造崭新的蓝星文化,而且会创造崭新的蓝星事业。”

  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学院院长赵理文和中国化工领导会面时曾多次表示:“开展短期培训工作,是中央党校校委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战略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充分发挥中央党校资源优势、落实大教育大培训要求的重要途径。按照校委的要求,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学院所承担的干部短期培训工作,是党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党校常规班次的必要补充,是多渠道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有效形式。实践证明,这种培训内容充实,形式灵活,贴近实际,适应干部需求,深受学员欢迎。”

  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学院始终严谨细致对待中国化工青年干部培训班的教学组织工作,努力贴近中国化工的发展需求和学员的学习需求,全面做好培训班的培训方案和课程设置。各个培训专题不仅参考借鉴了中央党校常规班次的核心专题和精品课程,还特地增设了一批为中国化工设置的新专题。在教学组织和授课教师安排上做了很大的充实和强化,授课教师不仅涵盖了中央党校各个专业领域的骨干教师,还从中央各部委、北京各高校和科研机构,邀请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加盟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每个班次的实际需要和具体要求,特别是针对学员“两带来”的若干问题,对教学内容和培训方式进行适当调整,加以必要的改进和完善,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班还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每期均有三到四次小考,最后撰写结业论文,各项考核合格才颁发结业证书。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领导关注中国化工的中央党校培训班,并对这种培育干部模式予以充分肯定。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邵宁亲自为干部培训班做专题讲座。国资委和政府部门中部分专家均到党校培训班现场为中国化工的学员作专题讲座,答疑解惑。

  让企业管理者“思想有准星、工作能力强”。进入21世纪,时任蓝星总公司总经理的任建新在中央党校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那次脱产一年的学习对他日后领导中央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任建新多次面向企业各管理层强调:要想在国际化进程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打造百年企业,一靠战略,二靠干部。最根本的是靠人、靠高素质的人才,首先就是要打造一支综合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善于打硬仗的干部队伍。他在中央党校中国化工第一期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任建新更深入阐述了在中央党校培养青年干部的意义,对青年干部寄予厚望。

  综合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善于打硬仗的干部队伍最根本是要培养干部有理想信念、有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确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多年的发展实践,蓝星和中国化工两级领导班子都有深刻的体会:培养干部最根本是要为干部找准思想准星和培养理想信念,提高干部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作风,这是干部培育的大前提。

  在2011年9月份举行的中国化工集团第八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学仪式上,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学院副院长史金龙说:“中国化工多年来下决心集中全系统的领导骨干和优秀青年干部到中央党校学习培训,应该说立意深远,用心良苦,体现了中国化工集团领导班子对企业干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体现了中国化工集团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企业上的政治自觉和战略眼界。”

                                                        两个课堂学习,学以致用

  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学院、蓝星、中国化工在规划安排每一期党校班学习实践活动时注重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两个课堂并举,真正促进学员提高思想境界、理论素质和专业技能,并能够以理论促实践、用实践丰富理论,活学活用,融会贯通,为学员在学习和实践中成长创造条件。

  理论课堂堂精品。党校为培训班每期的课程设置包括“三基本五当代”等党校教学中几乎所有的精华内容,体现了中央党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包括“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经济学基本理论及宏观经济发展重大问题、企业管理、领导力提升、法律基础、党史党建与对外关系、文史哲专题等大大丰富了培训班的课堂教学内容。培训班课程从培训大型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实际出发,结合中央党校教学的优势和中央党校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的主要课程以及工商管理的优秀课程予以“模块式安排”,涉及许多前沿精品内容。

  在党校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学员们如饥似渴学习,自觉地培养出浓厚的学习气氛。每一期党校班结束的总结中,学员们普遍反映党校学习机会难得、培训课程设计不同寻常,学科众多、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学员们满怀激情接受“多视角、多维度的知识充电以及素质修养”,认为“前沿的知识,顶级的教授让我们眼界大开。”

  培训班不囿于课堂教学,一贯主张学员带着问题学,边学习边思考。如“企业各项工作中哪些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集团发展优劣势分析”这类既有理论高度又与实际关联的讨论经常化,大大有助于学员融会贯通学习;蓝星第四、第五期党校班还将学员分为品牌战略学习小组、法律学习小组、科学发展观学习小组等,结合理论学习重点研究讨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专项工作。

  实践课寻找真知。蓝星和中国化工十年党校班,实践课历来是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广大学员认识到向实践学习,是掌握实情、深化认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中国化工青年干部培训班社会实践课主要包括“市场调研、营销实践、基层企业调研、出国考察”等等,被学员视为“比课堂学习还要精彩的社会课”。

  “营销实践”是蓝星6期培训班的主要社会实践内容。与市场零距离的体验,让很多企业管理者第一次体验了销售工作的艰辛,领略企业团结协作“一盘棋”的传统。

  交换到系统内兄弟企业调研是14期党校班的固定社会实践课项目,每期学员要去企业蹲点调研,充分了解兄弟企业生产、管理、销售等项工作,了解企业发展的瓶颈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照换位思考,进而举一反三,研究自己所在企业的发展问题。

                                                            收获:开眼界解疑惑得方法

  为检验各期党校班学员学习收获以及回岗后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实际效果,中国化工于2011年4月组织面向千余名学员的抽样问卷调查,抽取学员样本占全部学员的10.6%。学员们关于“对认识论和思维方式产生积极影响的课程和观点”、“知识面的拓展以及前沿新知的掌握”等问题回答十分踊跃,各级管理者学员均列出多项入党校学习前未接触的新的理论阐述和新知识点。具体体现在知识结构的更新优化、视野观念的全面拓展、思维方式的转变三大看点上。

  更新优化了知识结构。“党校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高端交流的平台,聆听了国内很多高水平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受益匪浅,特别是系统地涉猎了许多横向知识,使我们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认识都有了新的理解和提高,学到了很多代表国际、国内前沿的知识,有很多新理念、新观点。”

  “从哲学、金融学到微观经济学,从书画赏析文化修养到领导者的语言艺术,从劳动合同法的解读到国际形势与周边环境,从孙子兵法到IT供应链管理,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过去到未来,大大拓宽了我的知识面,也了解到当今的一些前沿科技知识。”

  以上撷取问卷中学员在“学习收获”各分项问题上的答案。问卷显示,“拓展了知识面和前沿新知”成为每一个学员的最直接收获,学员们普遍认为集中学习令他们更新优化了原有的知识结构。甚至有学员表述:党校学习成为一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完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义深远。

  一直奉行勤学苦学原则的学员安楚玉在党校学习中悟出了信息时代的学习优选路径,他认为要赶上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第一是要懂哲学,不管世事如何变幻,总有一些颠补不破的真理存在。当遇到新问题、遭遇未知时,哲学就是照亮前路的明灯。第二是在思想中有个知识地图的概念,遇到问题时知道如何获得相应的知识即可。

  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带着多年历练的经验重读辩证法,青年干部收获是意想不到的丰厚。“党校学习让我们掌握了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把金钥匙。”部分学员如是说。

  “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和战略思维的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走出过去认识上的盲区,从而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驾驭全局、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进而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员在总结和座谈中谈到:“学习掌握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形成哲学头脑,比学习具体知识更重要。”

  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是当好管理者的基本素质,掌握和运用与个人的实际工作相关,并非一个固定等式,每个学员都有结合工作实际的思考和落点。如学员刘兵提到“在党校学习后,感觉在做事的方式方法上有了较大的改进和提升,怎么去看待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大不一样,对待工作和同事更耐心、更细致,也更稳健了。”

  学员冯益民的看法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求实思维’,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吃透上情,克服工作的盲目性,吃透下情,增强工作的针对性;要做到‘辩证思维’,全面、联系、发展地处理问题,注重以和谐的方式谋求发展;要做到‘实践思维’,掌握合理的实践方法,具有做事意识,具有实践操作能力。”

  学员贺志鹏认为:西方现代的管理理念很先进,很适合我们学习来解决问题。如果掌握了西方的先进管理理念,再加上辩证法运用,我认为效果会更好。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强调全面地看问题,同时强调问题性质的转化,属于方法论层面,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指导使用好西方的先进方法。

  改变仅凭经验做事的习惯。学而后知不足。学习引发诸多反思,特别是对过去凭经验办事的习惯性工作方式的反思。“在党校学习澄清了我很多模糊的认识,为我指明了努力方向,克服了过去过于依赖经验的僵化的工作方式,使自己在工作方面更有效率,更有创新意识,”这是多数学员在思想认识上的突破。

  早期的蓝星党校班学员总结说:几个月的学习,让我们从狭隘经验的小圈子进入视野宽广的理论天地,从琐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进入政治、经济、文化的信息前沿;从相对封闭的思维方式进入科学的现代经营理念,进一步感觉到“本领恐慌”。

  学习结束回到岗位上的学员在本部门的管理工作中提出了“改变旧作风,树立新形象”的口号,全面反思过去管理工作中的经验主义错误。

  思维从封闭走向开放。校正传统工作方式具体到工作实践中就是更注重深入一线了解情况,了解一手资料,力求管理工作更加合理,指令更科学、更具操作性。

                                            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中国化工的青年干部在企业培养、爱护、使用干部的良好机制下,把在党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不断用实践检验学习效果,不断思考改进和提升工作质量,促进工作水平提高。

  崇尚科学决策减少工作失误。学习增加了理性思考、多维思考的习惯。有学员认为,经过系统学习培养,能站在全局考虑问题,工作程序不再像过去那样粗线条,更习惯于从确认问题——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收集信息——选择备选方案——拟定实施计划并执行决策——对执行决策情况进行审核等严谨程序入手。

  针对自己所在企业目前正在积极推行的世界级制造工作,学员徐琳经过一番摸底分析后认为:不能简单引用世界最佳流程,最好是通过引进最佳流程后,对各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充分分析,然后根据各企业实际进行流程优化,不断提升。

  学员康维介绍说,通过学习,开始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找到应对之策。也因此而群策群力解决了本公司因历史原因久而未决的劳动合同纠纷问题。

  党校学习后被调整到企业采购部门主管位置的学员万象腾把数据说话、科学分析用到采购工作中收到明显的效益:以前遇到采购货品质量波动的时候,总会根据客户和技术人员的经验进行判断,然后做调整,现在通过学习,把所有的问题都量化,用来自市场、客户的具体数据说话,分析问题,然后再去和客户做进一步的交流,从而稳定采购货品的质量,降低采购成本。

  每个学员对此项学以致用的修炼都有深刻总结。他们从各自的工作实际出发谈认识,角度不同、结论也不同,但基本态度是一致的——改变粗放管理模式,向全球最佳实践看齐,科学精神最具价值,尊重客观规律十分必要。至此,头脑已经开始了深入的变革。

  创新工作大胆实践的热情高涨。经过党校培育的干部对创新工作的理解认识比较深入,更多的变革实践是建立在对传统工作方式的反思上,这也引发了年轻干部创新工作、大胆实践的热情。他们在蓝星和中国化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敢于把一些重要的和关键性的工作交给青年干部,使青年干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的良好氛围中,各专其能、各致其力,把每一个岗位当成创新的舞台,实践的契机,将创新工作日常化,通过点滴积累,最终取得显著效果。

  怎样让科研管理创新产生巨大效能,如何从以往的传统技术管理向搭建技术创新体系组织职能的转变,这是学员郭怡莹回到工作岗位后认真思考的问题。具体到新产品开发,他们充分发挥管理协调职能,加强新工艺的标准化进程,促进新工艺开发速度,最终赢得了成果转化的初步成效。

  在学员郭怡莹的身上折射了近年来中国化工全系统管理创新、科技创新的活泼生机。连续数年来,中国化工的专利申请数量均以每年78%的增速发展。2010年,中国化工推行精益管理持续改进工作,全系统改进项目达数百项,蓝星和中国化工的发展道路就是一个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的过程。中国化工作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在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同时全面开展各项管理变革,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以引入全球最佳实践为目标进行的管理变革。这些,都为学员们在具体的工作平台上提供了学以致用、创新工作的切入点和实践机会。

  不回避矛盾,主动积极处理复杂事物。通过在党校系统的理论学习,学员们有了充分的自信和心理准备,也激发更深的责任感。一些承担重要岗位管理工作的学员均反映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一是不回避、不畏惧;二是有了想办法、寻对策的动力和思路。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有的学员总结说:“复杂”与“简单”是两个相对的哲学概念。认识这两个概念,应该具有辩证思维。复杂问题解决起来未必就困难,简单问题解决起来也不一定就容易。因此,面对复杂问题,应该善于运用简单性思维,学会复杂问题简单操作。这种“简单”,并非是把问题简单化,而是揭开问题复杂性的外衣,或由繁入简,或删繁就简,直刺问题的本质。

  曾在企业承担多宗企业改制破产、理顺产权关系工作,还有盘活资产和转型项目立项等涉及国家政策、产业政策、政府关系、区域发展、企业和员工稳定等等错综复杂工作的学员,在总结党校学习的启发影响以及多年工作经验时表示,再复杂的工作只要找到突破口、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就能重树信心、找到解决办法。

  蓝星党校班一期学员葛友根10年前入学时为基层企业中层管理者,现在身居基层企业领导岗位,在蓝星并购海外企业、海外企业管理、发挥协同效应推动海外企业技术落地本土企业方面有很多实践,他说,“解决复杂问题,将复杂问题分解,就变成了多个简单问题,同时组织资源重点解决关键问题,这样复杂问题就不复杂了”。

  学员蒋凯泉来自车间设备管理一线,他的实践很具体,他说:近年来,企业有很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变革项目实施,这些对推进企业与世界接轨,全面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工作分配到了车间之后,我们一开始很难着手去干。这时候,就要抓住主要矛盾。通过深入的学习,我们发现这些工作的基础是5S现场管理和目视化管理,我们抓住了这两个主要矛盾后,着力解决这两个问题,使得车间成为企业实施这些项目的样板化车间。

                                                  干部队伍形成了勤学习讲奉献之风

  10年党校培育,大大提升中国化工企业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这是搞好干部队伍建设的硬指标。而十年培育,潜移默化形成了干部勤学习讲奉献的作风和良好文化氛围,逐步形成了中国化工的软实力和企业文化内涵。

  学习成为了中国化工的文化特质。千余名接受党校系统培训的管理者在不断提高理论修养,不断补充现代社会管理和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知识的同时,把学习的紧迫性、优越性传导给企业和员工。岗位实践也迫使员工认识到不学习就落伍的现实。10年坚持不懈培养企业领导者学经典、重品行、讲奉献,学习风气在中国化工日益浓厚。

  管理者层面的培训持续开展,基层学习活动也是方兴未艾。中国化工多年坚持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全系统班组长积极参加中央企业班组长岗位管理能力资格认证远程培训,两期共有2471名班组长参加,参加培训总人数在中央企业排名第二位。

  如今,中国化工全系统学习热情高涨,很多干部职工除参加单位组织的学习外,还自己主动学习,充电提高。学习动力多半来自竞争环境的影响,来自中国化工创一流国际化工企业的现实鞭策。一个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氛围在中国化工成为主流。

  “吃苦吃气吃亏”丰富化工人权力观内涵。在当今历史发展的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多样化,人们的思想多样、多变特征显著。企业作为社会基本经济组织,势必受到社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切实体现员工利益、处理好各种矛盾、在各种复杂局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建新一再告诫在党校学习的学员务必加强党性修养的学习提高,告诫党员领导干部要力求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要有能吃苦、吃亏、吃气的“三吃”精神,并将其作为党员党性修养的一个基本面和中国化工企业领导人权力观的一项基本含义。

  接受过中央党校系统培训的企业领导者,理想信念得到升华,也更加懂得“三吃”精神的内涵。他们洗去铅华,努力戒除浮夸风气和形式主义,充分认识到干部培养和使用的正确关系,不骄傲、不自满;注重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力求做大事,勇担重任、勇于奉献的精神成为主流。

  从蓝星到中国化工,兼并重组百余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并让很多企业从濒临衰亡的境地中扭亏解困、死而复生,这背后有许多从中央党校走出来的中国化工青年干部辛勤付出的才与智。

  学员张立军2006年离开京城家人,赴地处黑龙江的企业任职。经过6年的努力,将这个濒临破产边缘的企业一举成为当地盈利和纳税大户。张立军以厂为家,克服巨大压力和困难,6年体重减掉60多斤,带领企业完成了化茧成蝶的艰难发展,成为中国化工青年干部的楷模。他本人也在实践中得到很大的提高,跻身蓝星高管行列。直至今天,中国化工党校班毕业学员异地任职率依然很高。企业积极鼓励和有计划地安排经党校培养的青年干部到基层,特别是环境艰苦、困难较多的地方去锻炼。这些青年干部不讲个人得失、不计个人名利,默默克服个人困难,同时将“事在人为、汗水浇灌市场”等企业文化理念带到当地企业。

  正确处理好做官与干事业的关系,在利益、困难、误解面前能吃苦、吃亏、吃气,勇挑重担,不将自己凌驾于广大员工之上,正确认识员工赋予自己的权力,其真正含义是带领企业谋发展,切切实实为社会、企业、员工谋福利,这样的权力观通过中国化工每期党校班学员得到强化。

  总之,中国化工不遗余力、不惜代价,坚持10年用党校培育这种特殊路径锻炼干部,这是中国化工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富有特色的干部培训教育方式,为干部队伍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这条特殊路径造就了一支政治成熟,有理论高度、有战略眼光、有辩证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干部队伍。干部人才梯队的知识和年龄结构趋于合理,为中国化工培养了人才战略后备和“新科学、新未来”事业的领导者和开拓者,为企业永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纪检监督 | 友情链接 | RSS订阅 | 常见问题
Copyright © 2005-2022 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ICP13046076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065
中恒电国际信息技术与中国日报社联合设计制作
技术维护:中国化工数据中心 Email:56622999@cncic.chem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