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指南发布或将开启农产品消费升级新常态 |
时间:2018-03-27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 视力保护色: |
如果你经常逛超市,一定看过这种场景:食品摊位前,大到苹果雪梨,小到花生瓜子,人们都习惯于一个个地去翻检和挑选。哪怕是已经打包标价的,都不惜去拆开包装亲手挑一遍。究其原因,正是农产品标准化的问题。 农业标准化势在必行 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吃从地里长出来的作物,但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工业产品又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口味等实在是难以衡量。你可能因为橙子甜给卖家好评,也可能因为橙子太甜了而给卖家差评,卖家无形之中就背了锅。 但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在生产端即已高度标准化。由于每一颗水果的品质、规格都经过分类筛选,同一级别水果的各项指标均相同,因此售卖通常以“个”为单位进行,就连口味也做到了“标准化”,上述情况也就比较少见了。 归根结底,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现在火热的互联网农业,农产品产品本身的竞争力至少由三个主要因素决定:一是价格竞争力;二是质量竞争力;三是品牌竞争力,这三个因素相辅相成,促进提高农产品总体竞争力。而这一切,无不以标准化为基础。 标准化是要规范农产品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安全,一个是品质。正如有专家所言:产品不仅要口味好,而且色泽、形状、大小等外观也要达到一定标准。而品质主要反映的是产品内在的东西。有没有标准的一个表现,就是看有没有做到量化。做好农产品标准化。让消费者可以清晰地把握产品信息,产地信息,是农产品获得信赖的关键。 乡村振兴,质量兴农 近几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升,过了吃饱的阶段,大家的需求变成了吃好。我们需要高品质的物资和食品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此,党的十九大给出了最强音。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对于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发展品质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结果。 在此背景下,熊猫指南的诞生可以说是国家大势所趋。2017年,中化农业提出创办一份中国优质农产品榜单——熊猫指南,致力于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指引方向,为优质农产品赢得市场,创造机会,也期冀能提升国人对农产品的信任。 谈到创办初衷,中化集团农业事业部覃衡德总裁曾说:“几年前,当我第一次吃到褚橙的时候,惊为天物。当时就想,如果我们身边能够出现更多这样的匠心农产品,整个行业的面貌不就改变了吗?熊猫指南就是想找到各种农产品中的褚橙,让良心种植者获得溢价,让每种农产品都有标杆,让良币站稳市场。” 百年榜单,服务消费升级 80后、90后这一消费群体,已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这类群体有四大特点:年轻化、个性化、去品牌化、理性化。在消费上体现为注重高品质,喜欢货比三家,也愿意分享购物体验。这类群体更喜欢有“温度”的产品,更加注重与产品之间的情感连接。 这种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对新消费提出了新需求。发布过《2017消费升级研究报告暨新品牌100榜单》的亿欧智库认为,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拥有三个层级:生存基本的温饱类需求、以“安全”和“娱乐”为代表的服务型需求,以“认同”、“尊重”为核心的自我实现型需求。随着购买力的发展,三类需求从底部向上依次实现。 社会整体购买力的提升,会使得温饱、服务和实现三类需求按不同的比例得到满足,造成结构性变化;其次,当社会文化带动消费心理发生较大变化时,温饱型消费、服务型消费和实现性消费之间会直接发生平移转变。这两种变化,会带来消费品行业的震荡和消费品类的洗牌。 熊猫指南团队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呵护真正优质的农产品,让它们在进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因此,该团队对中国优质农产品的评价采用了“严苛近乎于偏执”的标准,确定了独一无二的“两有一无”原则,力求独立、科学、公正地“真选天赐良物、不负上天美意”。让消费者吃的每一口食物都清清楚楚。通过熊猫指南,中化农业将树立中国优质农产品风向标,为农业现代化,也将开启农产品消费升级新常态。 作者:王新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