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米其林”榜单: 中化“熊猫指南”给农产品定调 |
时间:2018-04-10 来源:中国企业报 视力保护色: |
1999年,新西兰农产品公司佳沛进入中国,并在2015年将中国培养为奇异果最大的消费市场。在消费者热衷进口高端水果的背后,鲜有人知,这种美味的猕猴桃老家竟在中国。 2010年,云南哀牢山的褚橙火遍了大江南北,虽然一只橙子的售价可以高达两位数,但这一美味仍然时常断货。而湖南麻阳原产地的冰糖橙,长期只能卖出几毛钱一斤的低价…… 土生土长的猕猴桃与进口水果奇异果的差距、褚橙大火与冰糖橙预冷的矛盾,可谓是我国农产品发展缩影。 中国在经历消费品零售“黄金十年”后,子类农产品也迎来了转型升级的阵痛。而当下社会消费升级、追求品质生活,中国已将品质化、标准化、知识化的农业振兴之路纳入国家规划,随着农业由增产向提质的转变,那些用心生产出的高品质农产品,将受到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 与之配套的评价指南——“熊猫指南”也应运而生。 对标“米其林指南” 给非标产品定调 颠覆行业,非标准化产品也能有通用标准。餐饮业的“米其林指南”是绕不开的教科书案例。 1900年,为了让车辆多跑路,轮胎多磨损,米其林兄弟决定发行一份生活服务榜单,吸引车主们多多外出消费,再最终刺激轮胎的消费。凭借多年独立、客观、标准化的运作模式,让这份指南中入选的餐厅能够具有最强的说服力。 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从不缺少用心的农人,更不缺少有心的消费者。而在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为等级分类的当下,其更多地立足于生产者的视角,作为普通消费者看不懂也用不着。 日前,中化集团推出中国优质农产品榜单——熊猫指南品牌,并发布了第一期熊猫指南2018春榜。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需要重视和推动农产品品质升级和品牌建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就是熊猫指南的意义。 中化集团农业事业部总裁覃衡德也表示,希望通过熊猫指南,搭建消费者与农产品之间的信任桥梁,助力消费升级。“要为中国人也打造一份榜单、提出一套标准,不辜负每一口食材,不辜负每一位消费者,更不辜负农人的每一份付出。” 历经踏寻、初查、复查、检测等,用1年时间在31个省、市、自治区行走35万公里后,熊猫指南最终确定了第一批上榜的56种农产品。熊猫指南CEO毛峰感慨:“通过一年的调查,我们发现,中国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农产品,但并不广为人知,一些匠心农人在苦心经营,却不为人所信。” 熊猫指南的责任,就是通过独立调查告诉中国的老百姓什么农产品好、它们在哪里、它们为什么好,并让这些值得溢价的好物,普惠到愿意为它支付溢价的消费者。 熊猫指南选出的农产品,都通过测亩仪精准定位到产地核心种植区块,配合卫星扫图影像做到精确指示,实现每一口食物都明明白白。 同时,上榜农产品都经过国内外权威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评测,检测内容不仅包括涉及安全健康的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和食品营养元素的理化评估,还包括以往常被遗忘、难以量化的色度、香度、味度、甜度、脆度等专项专业评测,做到每一口食物都清清楚楚。 在熊猫指南第一期春榜上,一星上榜产品共51种,二星上榜产品5种,三星级顶级农产品空缺。熊猫指南CEO毛峰澄清:“三星农产品不是没有,也不是找不到,只是因为熊猫指南团队本着苛刻近乎偏执的标准,认为第一个种植季的跟踪、了解和检测还不够充分。” 记录“匠心”产品 给农业增添品牌IP “有竹叶不吃竹笋,有竹笋不吃竹竿”的熊猫,对食物有着苛刻的精细选择。熊猫指南像熊猫一样,为珍贵的食材不惜踏寻几十万公里,才奉上一份中国食材的“米其林指南”。 首发的第一期2018春榜中,吗西达大米、富乐园金橘、可可果冻橙、谷魂遮放贡米、八宝贡大米等响亮的品牌赫然在列。毛峰表示,即使上榜的农产品,未来不够好也会被退出榜单。 熊猫指南标准化的背后,有来自中化农业的实力支持。中化农业从属于多次进入全球500强行列的超大型涉农央企中化集团,为了制作熊猫指南,中化集团建立了一支专业的调研团队。 独立的第三方原则,让熊猫指南杜绝了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弄虚作假的可能。熊猫指南不向被调查的种植者收费,甚至不会提前告诉他们调查意图。恰恰因为不掺杂商业利益,上榜的良心种植者才能够被市场充分认可,得到品牌溢价,最终为整个农产品行业的高端发展提供样板。 登榜熊猫指南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追求好品质永远在路上。这份每年发布两次的榜单,用退出机制倒逼农产品品质升级。 这份榜单,让长期居于幕后的默默耕耘者同样找到了通向品质经济、知识经济之路。一面是脚踏实地踏寻天赐好物,一面是高瞻远瞩规划品牌。熊猫指南邀请知名咨询公司,用半年多时间,在庞大的专业调研基础上,为优秀的农产品设计了品牌化的可能。未来,熊猫指南不仅可以为农业品质升级贡献力量,更将以专业的品牌设计为核心,为农产品从原生态走向现代市场,进而让农业IP成为“网红”提供基础性力量。 记者:石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