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农业国际合作,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时间:2018-08-22     来源:北京周报
视力保护色:
记者:于林涛

中化集团科研人员与巴基斯坦科研人员察看杂交小麦示范推广情况。(资料图片)

今年是一带一路合作发展倡议提出五周年。五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尤为突出。但与此同时,由于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仍是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展农业合作也成为许多沿线国家的共同诉求。农业国际合作因此也成为中国企业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发力点。 
 
日前,中国中化集团发布消息称,其已与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乌兹别克斯坦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杂交小麦示范推广合作,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中化集团下属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科研人员介绍,经过前期120余份杂交组合、230多个种植点的试验示范, 其所研制的中国二系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示范推广表现突出。 
 
“据我们的合作方白沙瓦农业大学研究人员提供的2017-2018年度试验数据,中国二系杂交小麦在巴国北方麦区增产幅度达到50.1%;而另一合作方佳德农业公司提供的中部麦区数据则表明,杂交小麦组合增产比例达到70%,增产幅度达到45%以上,”中种集团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科研部经理张胜全博士告诉记者。 
 
据张胜全博士介绍,在中亚、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麦面积超过4亿亩,但单产水平却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比如巴基斯坦小麦面积1.4亿亩,单产水平不足200公斤每亩,因而对小麦产量提升有迫切的需求。 
 
张胜全指出,相比传统品种,已在国内大面积应用的中国二系杂交小麦,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耐寒耐旱等特点,而且适宜种植的区域也很大,因而成为在该领域进行国际合作、走向海外市场的优选产品。 
 
据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兆波介绍,小麦是巴基斯坦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因此提高小麦的产量,对保证他们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二系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北部麦区具有突出的产量优势和巨大的推广应用潜力,有望成为应对当地气候变化、保障巴基斯坦粮食安全新的战略选择。 
 
为了使巴基斯坦人民尽快受惠于二系杂交小麦,中种杂交小麦公司派遣专业技术人员赴巴开展技术合作和产品推广工作,在技术合作上采取手把手教、点对点学的方式,在产品推广上采取带着企业干、种给农民看的方式,并在优势区域同步开展了多种推介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中方累计派遣赴巴基斯坦开展杂交小麦技术合作和产业推广人数达到近150人次,累计走访城市超过20个,累计行驶里程超过10000公里。 
 
经过这些年的科技合作,巴基斯坦农业科技界对中国杂交小麦技术和产品高度认同,并将杂交小麦视为未来巴基斯坦小麦生产水平提升的重大战略选择。小麦合作列入中巴政府间合作议定书,写进了两国政府的协议。中巴两国政府都投入了相关的资金和项目,支持中国杂交小麦技术走向巴基斯坦。巴方也希望中国杂交小麦技术能够在巴基斯坦本土化,打造中国杂交小麦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桥头堡,张胜全告诉记者。 
 
作为中国国内主要的农业投入品(化肥、种子、农药)及现代农业服务一体化运营的大型中央企业,近年来,中化集团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发挥先进科技、优质产品以及专业服务一体化优势,助力中国和沿线国家农业部门合作,输出先进农业技术,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据中化集团农业事业部副总裁、中种集团总经理宋维波介绍,除了杂交小麦项目之外,中化集团也在杂交水稻国际合作中做了很多的探索。目前,除了跟东南亚一些适宜种植杂交水稻的区域开展了大量品种测试以外,中化集团于2016年在孟加拉也建立了海外水稻品种筛选测试的研发中心,目前整个品种筛选测试进展良好,其研制的杂交水稻品种在当地试种种表现不俗。 
 
宋维波指出,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化集团与沿线国家的农业国际合作前景非常看好,发展空间和市场价值巨大,而中化集团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为一带一路沿线农业国际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友情链接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10-24 13: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