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集团:让杂交小麦走红舌尖上的“一带一路” |
时间:2018-08-24 来源:中青在线 视力保护色: |
记者:崔丽 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集团)座落在北京长安街沿线,从这里北京杂交小麦走出国门,来到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巴基斯坦,在这里下种、抽苗、吐绿,直至长出金黄一片的滚滚麦浪。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年来,北京杂交小麦承载着“一带一路”使命,在巴基斯坦、孟加拉、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开展示范推广,得到当地政府和农业生产部门的高度认可,打造了中国现代农业高技术成果“走出去”的精品名片,书写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农业国际合作范例。 杂交小麦打开小麦高产的“密钥” 良种合作是中化集团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 小麦是舌尖上的“一带一路”当仁不让的主角,作为“一带一路”国家最主要的口粮作物之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麦种植面积超过11亿亩,为中国小麦面积的约3.5倍。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麦单产水平普遍较低,提升潜力巨大。 杂交小麦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打开小麦高产的“密钥”,一直以来是国际种业竞争的技术高地。北京市农业科学院赵昌平研究团队于1992年首次发现了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现象和材料,经过20多年努力,首创了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破解了国际杂交小麦长达60年的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 2011年,中化集团下属中种公司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共同投资设立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简称“中种杂交小麦公司”),成功实现杂交小麦产业化,使得中国成为全球二系杂交小麦研发的核心基地,拥有杂交小麦高端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在杂交小麦上的重大技术突破,令远在南亚次大陆西北部的巴基斯坦心动不已。相比传统品种,杂交小麦具有高产、稳产、抗逆、用种量少等特点,尤其适合中低产区推广种植。 小麦是巴基斯坦第一大粮食作物,但其小麦单产水平较低,迫切需要引进国外先进小麦育种技术。 2012年以来,中种杂交小麦公司、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巴基斯坦最大的农业公司佳德农业公司、白沙瓦农业大学合作,在巴开展二系杂交小麦合作试验示范工作,由此开启了杂交小麦的“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之旅。 2013年,巴基斯坦政府来函要求加强中国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推广应用。2014年世界种子大会期间,中种杂交小麦公司与巴基斯坦佳德农业公司签订了为期十年的商业合作协议,率先在巴进行市场开发,中巴之间杂交小麦技术合作日趋紧密。 从“水土不服”到落地生根 杂交小麦远涉千里来到巴基斯坦并非一路坦途,其间经历了从“水土不服”到落地生根的曲折与艰难。 最初,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科研部经理张胜全博士信心满满地从中国选了十几个北京杂交小麦品种到巴基斯坦信德省进行试种,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原来,信德省种植地的高温和干旱超出我们的想象,这让张胜全意识到,中国的杂交小麦即使抗逆性再强,在这样极度胁迫环境下也需要进一步的改良。 对症下药,张胜全博士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中心研究团队向巴基斯坦北部和中部小麦主产区挺进,同时也建立了与巴基斯坦气候相似的云南元谋杂交小麦试验基地,与巴基斯坦方面进行同步的材料筛选和改良。 功夫不负有人心,经过前期120余份杂交组合、230多个种植点的试验示范, 中国二系杂交小麦表现突出,较巴基斯坦当地品种平均增产24.4%。2017-2018年更是全面开花,白沙瓦农业大学Arif博士表示,本年度北方麦区杂交小麦试验最高增产幅度达到50.1%。而佳德农业公司提供的中部麦区数据则表明,杂交小麦组合增产比例达到70%,最高增产幅度达到45%以上。 为了使巴基斯坦人民尽快受惠于二系杂交小麦,中种杂交小麦公司派遣专业技术人员等赴巴基斯坦开展技术合作和产品推广工作,“手把手教、点对点学”,中方技术人员下田间、蹲地头,“带着企业干、种给农民看”。 据不完全统计,中方累计派遣赴巴基斯坦开展杂交小麦技术合作和产业推广人数达到近150人次,累计走访城市超过20个,累计行驶里程超过10000公里,有的地方连合作的巴方人员都没有去过。佳德农业总经理Rizwan 先生感叹道,“超过10000公里的行驶轨迹,正是对中国杂交小麦人不辞辛苦、扎根巴基斯坦的最好注解。” 张胜全博士感触颇深的是,最初巴基斯坦当地农民对杂交小麦完全没有了解,但听说杂交小麦“源自北京、产自中国”,当地百姓发自内心地“认可与信任”。 来自北京的杂交小麦让当地百姓尝到粮食增产的甜头,有试种的当地农户说,“小麦产量增加了一倍,我的收入也增加了一倍多。我可以把孩子们送到学校读书了!” “科学至上”让国际农业合作越走越宽广 今年3月,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撰写万字长文,提出“科学至上”的全新发展理念,在这家有着68年历史的老牌国企中激起强烈的改革冲击波。 中化集团农业事业部副总裁、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维波说,要以“科学至上”为指引,将中化集团全面转型为科学技术驱动的创新型公司,坚持不懈地以先进农业技术助推“一带一路”国家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承载“一带一路”使命的并非只有杂交小麦。2015年以来,中化集团在孟加拉国开展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和市场开发。2016年10月,中孟双方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表示将以农业等领域为重点打造中孟大项目合作新布局。同月,中种公司启动建设了第一个海外研发中心——孟加拉作物适应性研发中心,充分发挥在杂交水稻上的技术优势,研制适合当地种植条件和消费习惯的水稻品种,帮助孟加拉国解决目前农业发展遇到的挑战。 中化集团农业事业部副总裁、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维波表示,承载着“一带一路”的责任与使命,未来,中化集团将继续携手北京农林科学院,发挥强强联合和科企结合优势,按照杂交小麦全产业链布局进行技术创新,聚集国内小麦研发优势资源,培育一批适合中亚、南亚丝路国家应用的高产、优质、抗逆小麦新品种。同时,发挥央企对外合作优势,以加快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率先实现产业化为突破口,在南亚、东南亚、非洲、欧洲建立杂交小麦新品种培育和示范基地,构建亚非欧杂交小麦示范应用网络,加速中国原创优势技术走向国际,同步打造杂交小麦科技合作“命运共同体”和产业开发“责任共同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