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行研发的这台"全球限量版"装置 关系到控制全球变暖的大议题 |
时间:2017-12-25 来源:浙江在线 视力保护色: |
实验室里,研发人员正在测试数据。该装置是国内首套、世界第四套GWP值测试装置 浙江在线12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南希)全球变暖无疑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的主要议题,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控制成为国际一致行动。一种气体对温室效应的影响程度,是对其排放进行控制的前提标准。浙江,钱塘江畔,一家名为中化蓝天的企业,用自行研制的一台全球限量版、国内首套相对法GWP值研究装置,握住了这把“标尺”。 近日,记者探访了中化蓝天旗下科研机构浙江省化工研究院(下称“浙化院”)。这家企业正以创新为牵引,产业为动力,为减缓北极冰川消融贡献着中国力量。 填补国内空白 我国首套测温室气体的仪器在这里 温室气体的“黑名单”之上,不仅仅只有二氧化碳。如何判断一种气体对温室效应的影响程度?这就要根据该气体的GWP值。GWP即“全球变暖潜能值(Global Warming Potential)”,是用于衡量物质产生温室效应的一个指数。 2016年5月3日,浙化院八号楼“新冷媒重点实验室”内,气氛如常,实验室秦胜博士在电脑前将一组组先前通过红外光谱仪和色谱仪分析获得的关键数据,导入事先建立的估算模型,一一校对后,他用食指重重地敲下回车键。 几乎在同一时间,电脑上闪现出了“1388”这四个数字。 1388,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中对制冷剂HFC-134a所列的GWP值允许误差范围内。这4个数字的出现,意味着通过实验测试、数据模型建立和反复试验调整,新冷媒重点实验室重复出了国际核心期刊文献刊出的相关温室气体GWP值数据,表明国内首套相对法GWP值研究装置已达到国际同类装置的测量水平,标志着中化蓝天完成了相对法GWP值研究装置建设工作。 实验室里这些貌不惊人的白色机器堆,从此成为世界上能够测量气体温室效应的权威装置之一,中国也随之成为继美国、日本和欧盟之后,第四个具备提供化合物大气寿命和GWP值测试的国家,填补了国内空白,大大有助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替代品的开发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工作。 该GWP研究装置所在的新冷媒重点实验室,也是浙化院获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含氟温室气体替代及控制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建设内容。 含氟温室气体替代及控制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由国家科技部于2015年9月批准设立的。浙化院院长张建君介绍道,浙化院正争取将实验室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级重点开发实验室。 从追赶到并肩 从跟随式创新到自主研发 实际上,高GWP值的其他气体还有很多。联合国《京都议定书》定义了6种温室气体,除了人们熟知的二氧化碳之外,含氟温室气体占据其中3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含氟温室气体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广泛使用的氢氟烃等产品的GWP值普遍较高。 “ODS(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方面,中国曾经一直都是追赶者。”回忆起曾经走过的路,张建君颇为感慨。 作为含氟温室气体替代及控制处理国家重点研究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张建君,可谓见证了中国追赶国际氟化工产业的脚步。 二十世纪80年代,中国研发出了杜邦在50年前的第一代制冷剂氟利昂;跨过21世纪,国际普遍使用的第二代氢氟烃类制冷剂终于在国内普及;直到如今,在第三代、第四代制冷剂交替之间,中国才勉强触摸到国际氟化工巨头纷飞的衣袂。 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ODS替代品,成为国内氟化工行业当下最紧要的目标。 中化蓝天拥有国家唯一的ODS替代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多个区域与省的技术创新平台,通过60多年氟化工研发的积淀,独立开发了40余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ODS替代品品种,17个ODS替代品新品种,以及12个ZCI系列混合工质,是目前国际上开发ODS替代品品种最齐全的单位之一。 在研制新一代环境友好型制冷剂、灭火剂、发泡剂和电子级高纯含氟特种气体等领域,中化蓝天始终居于国内领先水平。中化蓝天开发的ODS替代品已实现从跟随式创新到自主开发的转变。公司开发的HFC-161等多个制冷剂品种,均属于原始创新的品种。 此外,中化蓝天还成功研制出新一代环境友好型灭火剂全氟己酮,成为继 3M (明尼苏达矿务及制造业公司)之后,全球第二家具备全氟己酮产业化生产能力的企业。 与老一代灭火剂产品七氟丙烷相比,新型全氟己酮灭火剂GWP值只有1,而七氟丙烷GWP值是3500,这也意味着,同样的灭火效果,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仅为原来的1/3500。 “中国的氟化工行业在科研和产业两头不是很平衡,但是现如今,我们产业反哺科技,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良性循环。”开发速度快、品种多、产业转化快,中化蓝天就如同一颗子弹头,势如破竹。 目前中化蓝天已有十余个产品实现产业化,技术应用于国内近10家主要ODS替代品生产企业,ODS替代品的总产能接近5万吨,约占全国ODS替代品产能的30%。公司制冷剂品牌金冷,与国内80%整车厂实现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