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集团将亮相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贸易促创新发展 |
时间:2018-10-31 来源:农民日报微信 视力保护色: |
再过几天,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拉开大幕。作为中国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此次展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中化集团,采购前期准备工作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中化集团曾是我国最大的外贸企业,其68年发展历程因专营进口而生、因转型实业而兴、因创新驱动而变,与进出口贸易结下深缘。多年来,该集团以贸易促进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见证并推动了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世界工厂走向全球市场的一次又一次沧桑巨变。
进口紧缺工农业生产原料
1950年,为了冲破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的“封锁”“禁运”,新中国成立第一家国营对外贸易公司——中国进口公司(中化集团前身)。周恩来总理签署任命书,卢绪章成为公司首任总经理。
1951年,公司改名为中国进出口公司,周恩来总理作重要指示:“要重视在西方国家和亚非国家中寻找突破口,争取从这些国家进口更多的急需物资”。从1951年起,中国进出口公司开展同其他国家的贸易,进口了大量国内急需的橡胶、化肥、农膜等物资。
1952年,我国与锡兰(现斯里兰卡)政府签订第一个《中国与锡兰关于橡胶和大米的五年贸易协定》,每年以27万吨大米换取锡兰5万吨橡胶,由中国进出口公司负责执行。该协议的签署和执行,不仅为我国换取了急需的橡胶,支援了抗美援朝,同时也为打破“封锁”“禁运”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初始阶段,中化进口了大量国内无法生产的工业、农业原材料,为保障国内生产、推动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该公司在长期经营进出口的历史进程中沉淀下一支精干的外贸专业团队,积累了深厚的全球市场资源。
成为全球资源和市场组织者
在农业领域,中化集团立足我国钾盐资源稀缺的现实,长期关注中亚地区钾盐开发项目,并作为我国钾肥进口的主渠道,恪守保障国内钾肥供应稳定维护农业安全的使命,多年来与白俄罗斯钾肥公司、乌拉尔钾肥公司、阿拉伯钾肥公司等“一带一路”上的主要钾肥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
2013年9月18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见证下,中化集团与约旦阿拉伯钾肥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2015年5月10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白俄罗斯共和国总统卢卡申科的共同见证下,中化集团与白俄罗斯钾肥公司(BPC)签署合作备忘录。2003-2017年,中化集团累计进口肥料4244万吨,累计进口额131.9亿美元。
面对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反全球化呼声此起彼伏的经济形势,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认为,历史已经证明贸易保护主义一定损害经济,目前世界盛行的民粹政策不过是短暂的历史弯路,这个弯不会太长。“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历史作用会逐步显现出来,从而持续增强中国的影响力,所有企业都将从贸易畅通中获得发展机遇。
促进贸易将推动创新
在遍布全国的中化农业MAP技术服务中心,中化集团从全球各国进口的基础肥原料已转化为高科技含量的各种肥料,通过水肥一体化设备滋养着作物。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以集成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和智慧农业为手段,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涵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现代农业综合解决方案,全方位提升农业种植水平,实现农业产业链价值提升和种植者效益提高。未来三到五年,中化农业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MAP技术服务中心500家、MAP示范农场1500家,覆盖3000万亩以上的耕地,服务300万户种植者,带动农民增收超过100亿元。
贸易和创新互相促进。以贸易促进创新发展,中化集团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理念。据悉,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化集团即将清空已经填满的“购物车”,而计划采购的原油、高品质肥料和高端化学品等商品清单致力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受邀参展的中化合作伙伴表示,希望把高质量的品牌和产品、最创新的研发技术、最颠覆的新商业模式和最先进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展示给中国消费者,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本次盛会,支持中国的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