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宁波 谢凌
我一直都很喜欢徽派的建筑风格,相对于其他的建筑风格,其粉壁黛瓦大气的色彩对比,以及马头墙简练硬朗的线条,显得凝重内敛、古朴沉稳。前不久,我有机会到安徽西递,而当地的明清古建筑群正是我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西递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城东8公里处,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西递至今仍完好保存着120幢明清邸宅,有着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塑造的“世外桃源”的生态环境和风情,以其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精湛超群的徽派明清民居、朴实纯美的民俗风情,以及高超精巧的徽派木雕、砖雕、石雕,闻名于全国。
来到西递最为著名的宏村,村口小溪依然静静地流淌,一如时光的消逝;高高的牌楼依旧孤独地矗立着,回忆着当年的荣光,白墙黑瓦的村落就这样默默地隐身于山岙之中。恍然间,时光仿佛倒流回了那个笃守古制与传统,推崇儒学,以读书为荣、以及第为贵的时代。倘若没有眼前成群的游客“打扰”,我真以为是产生了幻觉。
难以想像,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村落,竟然出了那么多的仕宦和商贾。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无论是四品官邸还是富商之家皆没有浮华铺张之风,房里屋外皆只着黑白二色。也许是因为封建时代严格等级制度的约束,也许是国人谨守“不露富”的心理,除了精工雕刻的门楼上有栩栩如生的砖雕石刻外,其他地方再也找不出任何彰显财力的痕迹来。
走进一处古院,门户不大,进入后也是小而精致的庭院,似乎一切都是为了刻意保持低调。貌似古拙的徽派建筑相当讲究“风水”,建屋必在依山绕水隐僻之处;门楣上必挂镜子用于“解煞”;厅前必设天井,光线由天窗外进入,正好斜射于厅堂之上。如逢雨天,雨水也正好可由天窗流入天井之中,谓之“四水归堂”,大约是经商之人,最忌财源外流。我们去宏树前一天晚上当地下了一夜的雨,天井里雨水满溢,里面丢了许多硬币,俨然成了一个小小的许愿池。
古院深宅四周无一例外都堆砌着高高的围墙,只要门不开谁也无法知道这坚厚的四壁中的任何情况。这高墙据说是为了防盗,男人们常年经商在外,家中只剩下妇孺老人,有此坚固的防护在,出门的自可安心,在家的也多了份平安。或许正是由于这种相对封闭的个体意识,在时代大变革面前缺乏更高远的目光和开阔的胸襟,而终使得徽商这个当年风光一时的商业集团,在近代日渐被勇于开拓的浙商所取代。
如今,这个偏远的小村落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越来越多的当地人走出去闯荡世界,也有越来越多的游人来到这里,欣赏独特建筑风格的同时体味历史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