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部 赵庆
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内外,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身着蓝色服装,无论天气多么炎热,灿烂的微笑始终在脸上绽放;他们不计报酬,无论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们都会奉献自己最真挚的帮助。他们,就是“奥运志愿者”。
“志愿者”并不是奥运会的专利。在今年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中,这个在几年前还略显陌生、自发形成的民间力量逐渐显露峥嵘。在抗击冰冻雨雪灾害中、在四川汶川的抗震救灾中,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甚至海外志愿者的身影震撼了所有人的心灵。他们不计个人利益得失,尽自己最大的能量帮助或是救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哪怕不曾相识,甚至肤色、种族、语言不同。
志愿者是伟大的,他们的付出绝不是利益驱动,出发点十分纯朴。在汶川地震中,一位南方的私企老板,在地震发生后立即放下手头的生意赶往灾区,连续奋战五天五夜,救出20名埋在废墟中的孩子;有三位正在四川游览的美国游客,不顾个人安危,赶往当地医院帮助抬担架,给受伤者喂食送水;有的志愿者在救助现场因过度疲劳,引发肺水肿,倒在了抗震救灾的一线……很多时候,我们只记住了他们的事迹,却未必知道他们的名字。志愿者们不图出名,不计报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只为救助素昧平生的人,为抗震救灾奉献一个普通人的力量,诠释了人性的光辉。正因如此,他们的事迹才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他们的形象才愈发高大。
志愿者的伟大,还在于他们表现出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与工作规定、上级命令的“要我做”相比,他们拥有更高尚的“我要做”的情操。这份高尚来自于高度自觉的社会责任感,来自于内心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真挚情感,绝非用金钱可以衡量。服务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大约有10万人,而此前报名的人数却远超过这个数字的几倍,最后不得不采取考核淘汰的方法进行选拔。“成为志愿者,为奥运会作贡献”这一信念,让很多国人藏在内心中“我要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迸发出来。
如今,很多人已经行动起来,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在孤儿院,有他们陪伴孤儿们的身影;在偏远山区,有他们鼓励孩子们奋发学习的声音;更有他们在社区服务挥洒的汗水……他们用各种力所能及的方式,默默地为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一分力量。用他们那看似平凡、简单的行动,真实地诉说着人间真情,默默传递着点滴温暖,诠释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朴素哲理。
志愿者,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群人,也是值得尊敬的一个群体,他们因无私而伟大。